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品覆盖面广,资金技术密集,产业相关性高,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对外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存在产能结构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石化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贯彻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决策部署,促进石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届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积极开拓市场,坚持推进创新,改善发展环境,减少生产能力,减少消耗,减少排放,补充短板(b)基本原则。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指导相结合。加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引导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积极发挥政府规制的指导作用,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依法保护公平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坚持增加供给和扩大需求相结合。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品质量,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不断拓展传统产品应用领域,加快新型产品应用示范。
坚持立足现在和长期着眼。严格控制附加过剩生产能力,尽快消除落后生产能力,提高绿色安全发展水平。统筹资源、环境、土地等要素,优化产业布局,有力地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坚持库存调整和优良增加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合并,巩固现有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化学工业新材料,发展专用装备制造及相关生产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c)主要目标。
产能结构逐步优化。加快工艺技术落后、安全风险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有效解决产能过剩矛盾。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的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化工、新材料等高端产品的自给率明显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业布局合理。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转移到庭院或全面启动电脑关闭工作。新的炼化项目全部进入石化基地,新的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化工园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化工园区。
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石化行业万人工业部在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上分别比“十二五”末减少了8%、10%和14%。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符合石油炼制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合成树脂工业、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研投资占全行业主要业务收入的1.2%,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日臻完善,突破主要共性技术,开发主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全面服务型研发amp建设d平台,培养业务精细、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二、重点任务
(a)努力解决过剩生产能力;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产业的新生产能力,有关部门、单位不列入土地(海域)供应、评价、《石化 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新建炼油项目一律无法建设。研究生产能力置换方案,充分利用安全、环境保护、节能、价格等措施,促进落后和低效的生产能力退出,为先进生产能力创造更大的市长/市场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安全监督总局、国家能源局、各省级人民政府分别负责)
(b)统筹优化产业布局。综合考虑资源供应、环境容量、安全保障、产业基础等因素,改善石化产业布局,有序推进沿海七大 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炼油、乙烯、定向新建项目有序进入石化,加强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在中西部符合资源环境条件的地区,结合开发大型煤炭基地,按照环境准入条件的要求,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商务部、安全监督总局、国家能源局)
(c)改变和提高传统产业。通过清洁生产、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改造,提高现有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消费,减少排放,提高综合竞争力。鼓励建设加氢裂化、连续重整、异构化、烷基化等清洁油品设备,及时升级油品质量。加快炼油和乙烯设备的技术改造,适时调整柴比,优化原料结构。石化推进产业基地及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烯烃、芳烃等基础产品保障能力,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扩大传统化工产品应用领域,支持化肥、油脂等优势生产能力“走出去”。(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各省级人民政府分别负责)
(d)促进安全和绿色发展。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追踪高风险化学品全过程,实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环境转移改造。完善化工园区监控、消防、应急等系统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加强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和环境评价约束计划、不符合要求的化工园区、化工品储存项目应关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迁移和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规范化化工园区。加快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应用,提高挥发性有机物、高浓度可降解废水等重点污染物防治力度,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水平。实行能效领先制度,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安全监督总局各负责一次)
(e)健全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研发amp整合D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技术研发amp加快d和成果转化。石化扩大产业智能制造试点范围,鼓励精炼、轮胎、化肥、氯碱等行业进行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试点,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能力。围绕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高端需求,重点开发高性能树脂、特种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化学工业新材料,成立新材料产业联盟,增强新材料保障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家能源局)
(f)推进企业合并重组。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职工安置等扶持政策,打破地区间、所有制度合并重组的制度障碍,为企业合并重组创造公平的市长/市场环境。重点推进传统化工企业合并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构成,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务院 国资委,工商
(i)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充分发挥我国传统石化产业的比较优势,结合”一带一路(中国正在推进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战略,积极推进炼油、烯烃、甲醇、轮胎、化肥、农药、染料、氯碱、无机盐等优势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